好萊塢超級巨星約翰屈伏搭16歲愛子傑特,


疑因患川崎氏症昏厥撞擊浴缸致命,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心血管醫學中心主任高憲立昨天說,


傑特確定是川崎氏症病患,該病初期持續高燒,常被當感冒醫,


部分不明原因的猝死,已被懷疑是川崎氏症所引發,


家長及 醫師都應有警覺性。


 


兒科醫師林鈺然說,川崎氏症在發高燒10天內投以免疫球蛋白,


最有效,如引起巨大的冠狀動脈瘤,必須一輩子吃藥、追蹤。


川崎氏症好發於5歲以下,


侵犯心臟血管是造成川崎氏症患者死亡主因,


罹病後約2成患者會產生冠狀動脈瘤,


日後較易引起冠狀動脈血栓、鈣化、狹窄和心肌梗塞,


死亡率12%


 


林鈺然在台大雲林分院13個月中,


曾診斷5例川崎氏症患者,因發現的早,


及時投以免疫球蛋白,尚未傳出冠狀動脈瘤等後遺症。


她說,住台中的一名14歲國中生,


5歲時曾患川崎氏症併發多發性冠狀動脈瘤,


運動時常胸悶、氣喘,經中部醫學中心診斷右側冠


狀動脈近端全阻塞,


以心導管治療未打通,轉介到台大雲林分院接受心導管治療,


手術成功,生活也恢復正常。


 


院長黃世傑、副院長黃瑞仁說,心導管治療打通率約78成,


如施行心臟繞道手術,因每10年就可能因阻塞再開刀,


副作用不少,對年輕病患仍建議採心導管治療。


川崎氏症致病原因仍不明,可能與感染過後的免疫系統異常有關,


台灣每年每10萬名5歲以下兒童人口中約69例,


在全世界的盛行率僅次於日本,其中91%好發於5歲以下,


50%好發於2歲以下,夏天最多。


 


因初期易被當成感冒醫,恐將造成死亡,黃瑞仁說,


有時從450歲病患的血管特殊樣態看來,


這些人小時候應感染過川崎氏症,卻不自知。


林鈺然強調,川崎氏症約須高燒4天才能因其急性期表現而確診,


除持續高燒,還有結膜炎、草莓舌、嘴唇紅腫乾裂,


手指、腳趾浮腫、紅斑、脫皮,四肢及軀幹出現皮疹,


以及非化膿性頸部淋巴結腫大等典型症狀。


2009/01/06 聯合報】



台大雲林醫院院長黃世傑(右起)、心血管醫學中心主任高憲立、


兒科醫師林鈺然、副院長黃瑞仁呼籲民眾不可輕忽小兒發燒,


避免錯失川崎氏症病發初期的黃金救治時刻。
記者沈娟娟/攝影


 


 


*******************************************************************


川崎症

有一種幼兒父母必須特別留心的感染疾病 —「川崎症」,如果孩子高燒不退超過五天,就必須警覺可能罹患川崎症了。

認識川崎症
何謂川崎症?
病名由來
川崎症在醫學上又稱為「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專家推測可能與病毒感染或免疫反應有關。由於這個疾病最早是由日本的「川崎富作」醫師所發現,因此就以「川崎病」名之。

主要侵犯兒童的心血管疾病
最近幾年來,川崎症幾乎已經成為兒童主要的後天性心臟病了!因此,一旦孩子確診為川崎症,就應長期治療、追蹤,才不會嚴重危害孩子的心血管健康。

致病病理
目前專家尚未找出川崎症的確切致病途徑,只能推測出跟病毒感染與免疫反應有關係。如果就組織病理來看,應是病毒侵入人體後,致使身體多種器官同時發生血管炎。

好發對象
主要以五歲以下的幼兒為侵犯對象。

好發季節
春天、春夏之交,是川崎症的好發季節,與病毒的活躍性有關。

症狀與診斷標準
由於川崎症的臨床症狀複雜,不但病程分為許多個階段有不同症狀,還有其他病變發生的可能,因此國際上提出六項診斷標準,只要包括發燒在內有五項符合,就可確診為川崎症。
1. 持續發燒五天以上。
2. 雙眼結膜充血。
3. 嘴唇顏色鮮紅、乾裂,且有草莓舌。
4. 頸部淋巴結腫大。
5. 四肢變化:初期十天會手腳水腫、手掌泛紅,之後會出現手指、腳趾脫皮。
6. 皮膚會出現多種形狀的紅斑皮疹。

川崎症的病程
1. 急性期
罹病的前十天屬於急性期,孩子會突然發高燒、顯得煩躁不安,並逐漸出現上述的川崎病症狀,且有可能併發腦膜炎和心肌炎。
2. 亞急性期
從第10天到第21天,孩子會退燒,而開始出現關節炎,甚至會出現冠狀動脈瘤。
3. 恢復期
急性期的症狀幾乎都消退了,但關節炎跟血小板卻會出現惡化跟增多現象。



***************************************************************************


更多:


川崎病







一.川崎病是什麼?
二.川崎病有什麼臨床表現?
三.孩子需要接受什麼檢驗嗎?
四.川崎病有什麼嚴重的併發症?
五.川崎病的病因是什麼及可以預防嗎?
六.川崎病有什麼治療方法?
七.治療及用葯會否帶來副作用?
八.患上川崎病的病童是否需要長期服藥?
九.病童需要定時覆診嗎?
十.病童能否做參予體育活動?
十一.食物方面有什麼要注意嗎?
十二.有關預防針的指引



一.川崎病是什麼?


川崎病是一種急性發熱性兒童疾病。日本醫生川崎富作於一九六七年首度詳盡報道了這病例。在香港我們每年都大約有超過一百宗病例。



二.川崎病有什麼臨床表現?


病人通常表現為持續性發熱五天或以上,其他症狀包括:
(1)雙手又紅又腫,十多天後出現脫皮
(2)口唇潮紅乾裂,舌頭充滿紅點,呈士多啤梨皮狀 (即楊梅樣舌)
(3)身體出現紅色皮疹
(4)雙眼結膜充血
(5)頸部淋巴腺腫大
典型的川崎病包括持續性發熱及以上的其中四種表徵,但在年紀較小的病人,病徵未必會完全出現。其他症狀可能包括關節腫痛、腹痛、肚瀉,膿尿和煩燥等。



三.孩子需要接受什麼檢驗嗎?


基本的檢驗包括驗血、心電圖檢查、X光檢查和心臟超聲波掃描等等。而很多項的檢驗都需要重複進行,以便監察病情的進展和對藥物的反應。



四.川崎病有什麼嚴重的併發症?


川崎病可引起心肌炎和血管發炎,但尤以心臟冠狀動脈病變為甚。心臟需要健康的冠狀動脈不斷地提供氧氣和營養。川崎病可引起冠狀動脈擴張(動脈瘤)或阻塞,從而引致心肌缺血和心臟功能受損,甚至死亡。川崎病的死亡率大約為0.1%,其中以一歲以下嬰兒之死亡率較高。



五.川崎病的病因是什麼及可以預防嗎?


至今醫學界仍未能找出真正的原因,故此沒法提供有效的預防。



六.川崎病有什麼治療方法?


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再加口服阿士匹靈可降低川崎病導致的冠狀動脈病變的機會。患有G6PD酵素缺乏的病人服用阿士匹靈可能會引發溶血症,故務需通知醫生有關的情況,以便改服Dipyridamole來代替。



七.治療及用葯會否帶來副作用?


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有時也會產生過敏反應如心跳加快、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或休克,幸而,這些嚴重的併發病只屬罕見 ;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發熱、出紅疹及頭痛等。
此外,阿士匹靈亦可能引起胃部不適、嘔吐,較嚴重的如腸胃出血及韋氏綜合症等幸好比較罕見。



八.患上川崎病的病童是否需要長期服藥?


若冠狀動脈正常,病人一般只需服用低劑量阿士匹靈約兩個月,但有冠狀動脈病變的病人需要較長時間服用阿士匹靈來預防動脈內的血塊形成,以確保心肌能夠得到充足的氧氣和營養。按時服藥對有效預防心肌缺血至為重要。何時停藥須由醫生決定。



九.病童需要定時覆診嗎?


目前,醫學界仍沒完全掌握川崎病的長遠後遺問題,所以定時覆診對觀察和瞭解病人的進展很重要。



十.病童能否做參予體育活動?


一般而言,病人康復後可以參加各種正常的運動。但是,如果發現有冠狀動脈病變,則需尋求醫生的專業意見和對運動量有所限制,亦需將醫生的意見通知學校老師。



十一.食物方面有什麼要注意嗎?


川崎病兒童的飲食與其他健康兒童的飲食一樣,需要均衡的營養(例如:魚、肉和蔬菜),無需戒口,但需避免攝入過量的脂肪和糖份。



十二.有關預防針的指引


若病人要接受痳疹、德國痳疹、腮腺炎之混合疫苗或水痘疫苗的接種,則要延遲至丙種球蛋白治療的六個月後進行才有效。


http://www.ha.org.hk/haho/ho/prj/102134c.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nj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