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主題好讀: 你就是寶寶最好的小護士





6個月以下嬰兒該不該喝水?
媽咪寶貝 提供





水太多啦!水中毒成因


一般說來,兒童的腎臟功能要到一歲後,才能達到正常的標準,吳展耀醫師強調,新生兒及嬰兒時期的腎臟發育尚未成熟,一旦喝太多水,腎臟無法盡快排出體內過多水分,有可能致使水分在體內累積到危險程度,引發體內鈉離子濃度過低,發生水中毒,進而影響腦部活動。早期的症狀包括痙攣、煩躁不安、嗜睡、嘔吐、臉部浮腫等。當嬰兒出現水中毒現象或痙攣時,應立即就醫。


•奶水中有充足的水分
陳英堯 醫師指出,一般嬰兒平常所喝的配方奶粉都會標示,沖泡奶粉時一匙奶粉需加多少水分,一般的比率是水占 86% ,奶粉 14% ,可見新生兒所喝的配方奶裡面就已喝下許多水分,而母乳中的水分比例還比 87% 更高,因此只要按時給予餵奶,就不至於有水分不夠之虞。


• 6 個月大後水分補充較重要
不到 6 個月大的嬰兒並不是一定禁止給予水分,少量的水分補充是可以被允許的,也不會造成水中毒。但站在醫學的觀點,「新生兒只要有喝足量的奶水,補充其他的水,如:葡萄糖水或是去胎毒水,根本是多餘的,何況還會增加嗆到的風險」。等嬰兒 6 個月大後,開始接觸副食品,攝取奶量較少時,才需要補充水分。



水分需求與體重有關


但要多少的水分對嬰兒才足夠呢?一般說來,維持身體正常運作的水分需求量與嬰幼兒的體重有關。 陳英堯 醫師指出,在新生兒(一般定義為一個月內)階段,在出生的頭一週內,水分的需求量較多:由出生第一天的每公斤6070c.c.,以後每天每公斤增加1020c.c.,至一星期以後約每公斤150200c.c.;等到34個月大以後,則每公斤最少100c.c.以上;至第6個月大時約每公斤125c.c.。水分的補充,其實在奶水中就已足夠,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再額外喝水,配方奶過度稀釋,反而會造成寶寶容易便秘的反效果。


 


照顧孩子是父母親的天職,母親除了有生的義務,更有教養孩子的責任,剛出生的寶寶,在許多方面是面對新世界,對寶寶而言,正處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該如何讓一個新生命更認識環境,認識家中的每一份子,是每位父母的責任,最重要是讓孩子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有心的父母,相信您會更有智慧來照顧您的寶寶!


             


【小叮嚀】


6個月大後補充水分較為重要!


吳展耀醫師提醒家長,6個月大以下的嬰兒,只要喝的奶量足夠,不必額外補充水分,以免發生水中毒,危害生命。6個月以上、1歲以下已吃副食品的嬰兒,則要注意水分是否足夠,必要時可喝些水。當嬰兒生病,應帶去醫院,請醫師檢查並建議奶量的需求,6個月大以下的嬰兒,因腎臟尚未發育完全,無法排出體內過多的水分,若此時出現因水份攝取過多,導致痙攣、嘔吐、意識不清等疑似水中毒症狀,應盡速就醫診治。


相反地若嬰兒有便秘、腹瀉、嘔吐、發燒流汗、呼吸次數快、痰和鼻涕分泌多的時候,父母可以額外增加少量的水分。如何觀察寶寶的水分補得夠不夠?寶寶水分補得足夠時,父母會觀察到,寶寶尿量和次數有所增加,寶寶小便顏色不濃黃即可。


家長應隨時注意寶寶的活動力、尿量,當活動力減退,尿量減少時,寶寶可能會有水分補充不足的現象。可試著給寶寶補充水分,並持續觀察尿量與活動力,如果水分補充足夠,尿量會漸漸增加,活動力會好轉,但若寶寶的水分無法順利補足或食慾減退,就應立即就醫診治。


 


‧奶水具充足水分


蘇素慧衛教師指出,通常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並沒有所謂的胎毒現象,更無須補充所謂的退胎火水或喝葡萄糖水,最多會有輕微的黃疸出現(是因為寶寶的胎兒紅血球被代謝分解,而釋放出膽紅素所造成),一般的病理性黃疸與生理性黃疸,以照光的方式就能獲得改善,這時也只要按照寶寶的體重,以適量比例的奶量來餵食寶寶,就可達到水分補充的目的。


 


吳展耀醫師


現任義大醫院兒童醫學部


一般醫學兒科主任、兒童腎臟科主治醫師


義守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專任講師


高雄「容」婦產科小兒科 支援 醫師


 


陳英堯醫師


現任:高雄榮總 兒童醫學部新生兒科主任


高雄「容」婦產科小兒科 支援 醫師


中華民國新生兒科醫學會前副秘書長


 


蘇素慧衛教師


現任:高雄市德謙醫院副護理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njw 的頭像
    enjw

    天空晴藍‧芬仔宅

    enj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