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居住在台北市也將近30多年了,經常路過這幾座古城門,也都是來匆匆去匆匆,


古蹟對於現代人來說,有點像是無關痛癢的古老建築物吧? 這樣說會不會有點!! 太...‧


台北市的重要古蹟,可以說相當的多,想紀錄的腳步,漸漸邁開‧


臺北府城興建 起工於清光緒五年(公元一八七九年)正月,至八年(公元一八八二年)三月告竣,壁、垛合高一丈八尺 寛一丈二尺,周圍總計一千五百零六丈,呈長方形。設五門,東名景福,北曰承恩,西號寶成;南門有二:一稱麗正,俗稱大南門;一稱重熙,俗稱小南門。


依照東、西、南、北順序來介紹嚕‧


首先登場的是東門


臺北府城東門,又稱景福門,為中華民國一級古蹟。↓ 城門口面向東邊‧


1879年建立。  1935年,台灣總督府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將城門指定為史蹟加以保存。  1966年,國民政府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將整座東門改建為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原貌盡失。


由於該城門臨近總統府中正紀念堂等集會場所,易受遊行活動波及,造成古蹟損壞,故目前周邊設置有欄竿保護古蹟。(註一)



--------------------------------------------               我是分隔線          -----------------------------------------------


台北府城西門勒?? 從缺嗎? 找不到耶!!  原來... ↓


起工於1879年正月,峻工於1882年三月,拆除於1905年,為臺北府城唯一完全被拆除的城門。


臺北府城西門,又稱寶成門。由於連結艋舺商圈,因此取「寶物成就」之意,盼維持艋舺的流通興旺而得名。民國前七年(公元一九零五年),日本當局藉口實施市區改正計畫暨下水道敷設,限期折除城垣,寶成門當其衝,首遭殃及。其它四城門經有識之士奔走挽救,倖獲保全。艋舺紳商以寶成門係彼等捐眥所造,遽蒙浩劫不勝憤惋。名士洪文先 有詩記之曰:「人奴骨相漫評論,眼底乾坤尚覆盆;饒有一腔忠憤氣,朝朝來弔寶成門」。 門之舊址在碑正前方二十公尺處,雖無殘跡,而其嶒嶸氣象尤宛然在目也。


找時間去把紀念碑,記錄起來嚕!  (原址東方設有「寶成門舊址」紀念石碑一座,位於衡陽路、寶慶路交口處,即西門捷運站出口三與出口四中間分隔島上。)


--------------------------------------------               我是分隔線          -----------------------------------------------


台北府城南門


臺北府城南門,又稱麗正門、大南門,為中華民國一級古蹟。為台北府城正門,規模為台北府城五個城門中最大者。


清朝,本城門為台北府城往南要道,可通往古亭、文山、新店等地。  日治時期,城牆拆除。  1935年,台灣總督府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將城門指定為史蹟加以保存。  1966年,國民政府以「整頓市容以符合觀光需要」為由,將南門的城樓,即2樓以上部份,改建為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而城座仍保持原貌。


這座城門角度最難拍了  ↓  兩側都是分隔島,想拍的朋友,請注意自身安全唷~



--------------------------------------------               我是分隔線          -----------------------------------------------


台北府城小南門   重熙門(南面)


台北府城小南門,又稱重熙門,取其「盛世興隆,光輝普照」之意,位於台灣臺北市,1879年建立,為中華民國一級古蹟。


小南門相傳為板橋富賈林本源家族為了避開艋舺的泉州勢力,方便出入台北府城所捐建,因此相較於其他碉堡式城門,小南門則是唯一的廊柱式城樓。這個說法已經受到證實。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拆除台北城垣、城郭和西門,小南門則規劃為圓環綠地。1935年,台灣總督府依「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將城門指定為史蹟加以保存。



--------------------------------------------               我是分隔線          -----------------------------------------------


台北府城北門


台北府城北門,又稱承恩門(由於面向北方,因此取「承接皇恩」之意而得名),位於台灣台北市中正區,落成於1884年,為台北府城唯一保持原貌而留存至今的城門,現為一級古蹟。城門位置大約在今天忠孝西路、中華路、延平南北路及博愛路等數條道路交會路口中心點附近的安全島上。




北門與其他三座城門(1905年拆除的西門和1966年改建前的東門、南門)一樣,都是屬於封閉的碉堡式城門,與小南門不同。城門台座的石材採用的是大直北勢湖一帶山區的安山岩,經交錯堆砌而成。城樓外壁則以紅磚砌成,將城樓內部空間完全包圍,並且和屋頂、台座連為一體,以加強結構;北面外壁接近圓拱門洞上方處有橫額,中間題有「承恩門」三字,加上落款「光緒壬午年」與「良月吉日建」。屋頂為中國南方傳統建築常見的單簷重脊歇山式屋頂;有對外監視作用的二方一圓外壁窗洞較一般城門稍小,這兩個特徵都與東門類似。城樓內部空間另外有一道內壁,與外壁形成一個「回」字形構造,雙重護衛城樓中央的活動空間。


--------------------------------------------               我是分隔線          -----------------------------------------------


目前,只有東門夜間有點照明燈!  不知道是不是響應節能減碳關係而沒有點亮,可是又說要拼觀光業!!


真是矛盾嚕!! 觀光客總不能都是逛 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吧




文字資料部分來源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註一)  可憐的古蹟(景福門)!! 2004年 慘遭毒手... 台北市政府最愛用的 "依法行政",卻沒有法辦這些破壞古蹟的民眾!! 別跟我們說這是愛國因素等理由...‧  有照片為證‧有圖有真相‧



看看這殘破的景福門...心中真的是淌血‧↓  上面那株,不知道何時會變成大樹?  ↓ 那可不是避雷針唷



看看鄰近的兩廳院,命運大不同‧


沿革 1975年: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逝世,當時的政府為表達對蔣氏的崇敬與追思,決議興建中正紀念堂、國劇院(後改為「國家劇院」)及音樂廳等三項大型建築,作為紀念。  1987年:10月,整體建築(中正紀念堂園區)正式完工啟用,並將管理機構定名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通稱「兩廳院」),屬中華民國教育部管理。  2004年:3月1日,兩廳院改制為行政法人組織,並更名為「行政法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為臺灣第一個行政法人機構。  2005年:8月1日,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改制為國家交響樂團,成為該中心第一支附設演藝團隊。



1987年啟用,近年就獲得翻修,美麗改造,安全升級‧相較年邁的台北古城待遇卻是...‧


改天去研究一下歡迎光臨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網站看看好嚕!


對於台北市重要古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閱一下唷!!


對嚕~拍這種超廣角的景物,水平抓的不是很好,眼睛都花了還請包涵,要找時間去買氣泡水平儀道具來輔助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nj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